纸飞机下载

纸飞机:30元私密聊天、250元确立恋人关系……语音厅诱导打赏套路揭秘→

新闻 2025-06-12 22:08

  近日据新京报披露,部分语音平台正通过培训主播使用带有软色情性质的话术,诱导用户进行打赏,而其中不少未成年人已经逐渐被卷入这一产业链条。

  这些线上社交软件以“交友”为幌子,提供语音和视频两种互动形式。语音厅内,用户支付2元即可与主播进行基本互动,花30元升级到私密聊天,甚至花费250元能“定制”一段“虚拟恋人”关系;而视频互动的收费则更高。随着付费额度的增加,服务内容也逐步从清淡走向,最终演变成尺度更大的语音服务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主播背后有一群被称为“厅管”的线上运营人员,远程操控着语音厅的日常运作。

  网络上甚至流传着“秘籍”截图,部分用户还分享了自己被套路被骗的经历。法治网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社交平台上,有“资深导师”专门总结直播话术技巧,指导主播如何在“大哥”刚进入直播间时就猛然发起“攻势”。

  同时,也有不少网友爆料自己因主播的套路话术逐渐沉迷打赏,许多人原本抱着娱乐心态进入语音平台,却在甜言蜜语和专属宠溺的包围下,虚荣心和保护欲被无限放大,不惜花费大量金钱甚至透支消费。

 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,直播相关投诉不断攀升,尤其是诱导消费的问题频繁出现。有用户吐槽,主播凭借虚假人设骗取礼物打赏,刷完后就被冷漠对待。

  那么,如果遇到此类欺诈行为,诉诸法律是否有用?据荔枝新闻报道,苏州网友小张在某直播平台认识主播小美,误以为对方单身,4个月内花费打赏超过13万元。后来发现小美已婚且多次拉黑他,遂以欺诈起诉。法院认定打赏属网络消费,小美隐瞒身份诱导打赏构成欺诈,判令返还4.5万元。

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尹旭提醒广大用户,参与直播互动时务必保持理性,警惕主播的甜言蜜语和虚假承诺,特别是涉及个人信息时,更应谨慎,防止被利用进行精准营销或诈骗。遇到诱导消费要及时维权,并保存好转账、聊天、录屏等证据。

  关于主播培训,法治网采访到一位即将离职的主播小杨,她透露,进入行业前确实接受了MCN公司的系统培训。除了才艺课程,运营团队还细致拆解直播话术,教她如何与观众拉近距离、如何感谢打赏,甚至制定了标准化的回复模板。

  不过,入职后她才发现,这一切都围绕利益捆绑展开。观众送礼物后必须私聊陪伴,点歌和表演不同才艺都对应着不同价位,甚至加微信也要收费。MCN和平台分成高达七成,主播只能拿三成,直播互动被彻底商品化,情感社交成了变现工具,完全背离了她最初对直播内容真诚分享的想象。

  在主播准入方面,某直播平台客服表示,目前仅需实名认证即可开播,平台并无严格内容考核,但要求主播积极互动,避免冷场。违规使用假AI变声或隐晦话术会被处罚,严重者封禁直播权限。

  黄尹旭建议平台加强内容监管,设立投诉渠道,及时处理用户举报,提高主播法律意识,推动理性消费。

  此外,《法治日报》律师宋振宇指出,运营团队与主播合谋通过假身份、虚假恋爱承诺诱导用户充值,数额较大时,构成诈骗罪。最高检已明确将“情感诱导型”打赏列为典型诈骗案例。

  例如,2017年至2019年间,杨某瑞等人通过直播平台设局,虚构恋爱关系骗取被害人17万元,均被司法机关定性为诈骗。

  律师还表示,主播若使用带有“性暗示”的话术,若其内容符合淫秽物品特征,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;若以虚假承诺诱导消费,则可能构成诈骗罪。

上一篇:支付宝语音通话上线!真实姓名与隐私保护的博弈

下一篇:Telling:从功能创新到生态重构的产业变革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