纸飞机:一座“AI原生城市”呼之欲出
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厅,广西云-广西日报AI体验官对“天工”机器人发出各种指令。
首都北京,人工智能群星闪耀,“一北一南”遥相呼应。北部海淀,加快建设大模型产业集聚区;南部亦庄,正在打造AI原生产业创新高地。
7月上旬,迎着热情似火的骄阳,广西云-广西日报AI体验官来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简称“北京亦庄”),仿佛穿越时光隧道、进入科幻未来。智能应用接踵而至,智能硬件应接不暇,一座“AI原生城市”呼之欲出。
在北京亦庄,街上不时奔跑着无人配送车和无人驾驶小巴车,园区内部道路则用蓝线紧挨一侧画出了“机器人专用道”。
与巡逻的智能安保机器人“小安”擦身而过,路过一片AI机器人灌溉过的草坪,喝一杯咖啡机器人调制的手冲咖啡……随处可见的机器人元素,让AI体验官不禁感叹:“这里分明是一个‘机器人应用示范区’!”
“依托扎实的机器人产业基础,亦庄全境正在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生活的实践路径,全力构建从算法突破、模型研发到场景创造、产业转化的创新体系。”北京经开区信息技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不仅如此,北京亦庄还举办了全球首次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赛事、国内首场机器人足球3V3AI赛。业内专家认为,“这不只是简单的体育竞技,更是对技术突破、产业发展的‘极限测试’。”
这里集聚了安川首钢、智同精密等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,打造了核心零部件+人形机器人、工业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、医疗机器人、协作机器人、物流机器人“1+6”产业体系,建立了要素集聚的具身智能创新生态,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,占北京市的50%。
AI体验官在京东健康体检中心(亦庄店)看到,“智能导检系统”通过算法进行智能排班,实现用户体检时长最短化。
一家叫“强联智创”的科技公司,将AI融入脑血管神经介入手术中,基于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3D血管重建和自动测量,依托先进的AI算法,实现对病情的自动诊断和导管路径的制定,降低手术风险和难度,让更多年轻医生也能掌握手术技术,推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。
采访中,AI体验官被一副看似稀松平常的眼镜吸引了。戴上它,耳边传来的英语语音便立刻在视野中转化为清晰的中文字幕,语言障碍被瞬间打破。
“这副可以翻译多种语言的人工智能眼镜,上个月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进行了展出。”亮亮视野公共关系负责人马庆洋介绍说,“许多联合国外交官对此很感兴趣,我们这几天已经接待了多个来访的欧美考察团。”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。那么,作为具身智能最典型应用载体的人形机器人能做啥?
上坡、下坡、走碎石、过沙袋……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厅,AI体验官看到一名人形机器人在模拟复杂路况上行走自如,吸引中外游客驻足观看。
它抑或他,就是不久前在半程马拉松中夺冠的“天工”机器人。其峰值奔跑速度已达到国际领先的12公里/小时,能够平稳通过草砂丘石等复杂地形,登上百级35厘米的大高差台阶。
“我今天不开心,你夸夸我。”AI体验官向另一名正在整理桌面的“天工”提出要求,并移动桌上的物品,测试机器人的抗干扰能力。
“听到你今天不开心,我很难过,我马上开始桌面整理,然后再和你聊聊天。”面对体验官的“刁难”,“天工”一边安慰着,一边有条不紊地准确识别、抓取桌面上的物品,将杯子、碟子等摆放整齐,又将垃圾丢入一旁的垃圾桶。
在展厅中,体验官还看到了能够感受外界压力的传感器,以及可以识别和模仿面部表情的仿生机器头等。
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市场部负责人薛明告诉体验官,除了整理物品和实时对话之外,人形机器人还可以进行快递打包和分拣、检测汽车部件、野外巡检等工作。
这些能力,都源于该公司自主开发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“智慧开物”,它能够让机器人具备处理多场景复杂任务的能力,实现从任务理解到执行的全流程智能化。
“发展人形机器人有三大核心方向,第一是替代如流水线之类的重复枯燥工作;第二是代替人类做一些危险工作,比如执行救灾、野外作业等;第三就是为人类提供情绪价值,比如陪伴等。”薛明说。
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产业。据介绍,该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,还有许多00后。
这也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创新产业。“未来人形机器人还会在各行业和场景有更多的应用。”薛明说,“或许未来的某天,你的工厂同事、养老护工、家庭管家,就是这些会思考的‘钢铁伙伴’。”
“会干活,能共情,谁不想要这样的男朋友?”年轻的女参观者打趣说,引来大家会心一笑。
首台“广西造”工业人形机器人在柳州下线,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成立具身智能研究中心……对广西来说,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如何引入北上广的科研力量,加快推进本地AI集成、转化、应用,成为当务之急。
此次探访,AI体验官在与“天工”研发团队交流中了解到,“天工”机器人已成功在甘蔗田、芒果园等复杂农业场景完成实地测试,其动态平衡系统可适应坡地、泥泞等典型广西地形。
该团队高度认同广西“北上广研发+广西集成+东盟应用”的发展路径。今年5月19日,有关负责人赴南宁参与京桂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合作对接会,推动技术跨境应用。目前,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中国—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(即南A中心)已建立合作,将技术方案纳入南A中心平台体系,具体包括:向广西企业授权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“慧思开物”,助力本地工厂智能化改造;输出“天工”人形机器人的动态操作与跨场景迁移技术,服务东盟工业、零售等场景需求。
“广西的区位优势、政策支持及丰富应用场景是合作关键。”薛明表示,广西在农业(摘芒果、砍甘蔗)、工业(柳汽、柳工)及旅游等领域的需求,与中心开发的多语言交互系统形成协同,可精准适配东盟跨境客服、旅游服务等场景,“我们对通过广西进军东盟市场充满信心”。
猜你喜欢
- 05-26纸飞机商小信app科普:聊天加密
- 05-30纸飞机微信又出逆天功能:电话
- 06-23纸飞机百度语音大模型首发:对
- 06-21纸飞机AI 硬件要真正走进生活需
- 04-18纸飞机Buz即时通讯
- 05-16纸飞机中国电信重塑天翼AI云手机
- 06-23纸飞机Signal聊天群事件:特朗普
- 05-24纸飞机任天堂解释Switch2语音聊天
- 03-21纸飞机这样的微信聊天记录作证